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纪检监察

用司法惠民的实实在在举措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发布时间:2017-12-25 10:44:16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召开党组会、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全院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通过下发通知、举办辅导报告会、深入基层宣讲、集中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广大法院干警在学懂弄通上狠下功夫,在各级法院迅速兴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在组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人民法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在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迅速开展行动,加强研究论证,着力找准人民法院工作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一项一项研究细化,结合司法职能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人民法院具体工作任务。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前三季度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情况汇报,指出当前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总体运行平稳并呈现进一步向好发展态势,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指导各级法院迅速采取措施狠抓执法办案,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审判执行工作任务;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适用的解释》,对之前的司法解释予以整合、修改和完善,指导各级法院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应诉和依法行使职权;11月13日至17日举办“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实践”系列网络访谈活动,组织多个业务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领域职责和工作进展与网友进行交流,就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谈认识、谈举措;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审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导各级法院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服务美丽中国建设;11月22日发布《关于利用网络云盘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牟利行为定罪量刑问题的批复》,指导各级法院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云盘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净化网络空间,等等。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一件事一件事去做,努力以一个又一个司法惠民的实际举措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坚持公正司法、服务人民、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审判执行工作优异成绩体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成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法院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1月23日,全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正式开通运行。这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又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建设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就是以信息化为支撑,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各自独立的减刑假释案件办案系统连成一体,补齐减刑假释工作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短板,实现信息技术与案件办理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减刑假释工作提供更加系统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建好、用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能够对减刑假释案件进行全流程动态实时监管,促进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更加规范;能够节约司法成本和资源,促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能够加大减刑假释案件司法公开力度和广度,让司法的阳光普照“高墙”内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大力推进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建设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通过多种渠道推送案件流程信息,变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件进展为法院主动告知;建设中国庭审公开网,庭审活动全过程网上直播,让司法公正真正经得起“围观”;建设中国裁判文书网,除涉及法定情形外,各级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统一在平台公开,把裁判结果和裁判理由晒到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人民日报》11月22日刊文说“倒逼全国法院法官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的根本举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生效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建设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全面增强执行威慑和信用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可以说,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解决了司法领域一系列长期想解决而通过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实践充分证明,信息化是破解司法工作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强调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风貌,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用好信息化这把“金钥匙”,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司法审判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智慧法院在服务法官办案、方便群众诉讼、优化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提高司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陈思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963120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