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3月14日,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邀请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与法官一起当班去送达,体验法官送达路上的酸甜苦辣。

当天下午,记者和法官姚光辉、送达法警等首先来到天元置业公司,这是一起不当得利纠纷,这次的送达任务就是要把民事诉状、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送达给被告方。到达该公司后只见工作人员在办公,公司负责人不在。见法官到来,工作人员有点犹豫,不想接法律文书。待法官解释了一二十分钟后,该工作人员才表示送达文件可以代为转交公司负责人,但不愿意签字。送达人员现场拍摄留影,将全部诉讼文书交予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这个过程,法律上称之为留置送达。第一个任务终于完成,但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接着,送达组继续朝着下一个目标出发。半个多小时后,一行人来到了第二站——龙门山凤翔山庄。这是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顾客在凤翔山庄温泉消费的过程中,身体受伤,双方因为赔偿责任事宜发生纠纷,引发诉讼。同样,洛阳凤翔山庄温泉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不在,在送达人员耐心解释了很久后,一名工作人员才勉强签收了诉讼文书。
“涉及公司类的送达难之所以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经常找不到公司负责人,而公司普通工作人员因不愿担责,没人愿意签收。”姚光辉法官告诉记者。
在完成了两个送达任务后,已经到了晚上。“趁晚上饭点儿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家吃饭,好找人。走,继续出发。”姚光辉法官等一行人顾不上吃饭,快速赶到了第三个地点——洛龙区某小区。

这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这次任务是把诉讼文书送达到被告手中。“以前多次通知过,但对方一直不出面。”到了当事人门前,姚光辉法官敲门,无人响应。他电话联系了当事人,对方同意第二天到法院领取诉讼文书。“执行送达这一环节,经常吃‘闭门羹’。”姚光辉法官向记者“诉苦”,他说有的电话联系很多次都不来,不得已到家中送达,有的一听法院的,锁住大门不让进。完成三个送达任务,已是晚上9点多。
为何牺牲下班休息时间送达文书呢?姚光辉法官介绍,送达问题一直是法院审判环节中的一个难题,送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着审判效率。为应对这一问题,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开展了为期10天的“饭点儿送达”活动。院里抽调人力、物力利用下班饭点儿时间、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干警前往各区县、各乡镇上门送达。据悉,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参与送达的干警不辞劳苦,10天来,该院采取各种送达方式累计成功送达225起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前没有体验过送达,所以“知其难,但不知其所以难”,通过这次“今日我当班”体验活动,真正体会到“送达难”的滋味了,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法院送达工作人员的认真、严谨,也看到他们在送达工作上的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