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记洛龙区法院李楼法庭员额法官常鹏翼
稳重踏实、思维缜密、理论功底扎实、调解能力强是常鹏翼给人的印象。虽然高强度的工作使他华发早生,其实他是个80后。他到法院工作已有十三个春秋,先后在伊川县法院立案庭、政治处、研究室、白元法庭、水寨法庭和洛龙区法院执行局、关林法庭、民一庭、李楼法庭工作。多年来无论在任何岗位,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多年来办案数量也是名列前茅,办案质量也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调解能手”,曾被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系统个人嘉奖”等荣誉称号。
注重调解,切实做到定纷止争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法官,每天面对最多的是缺乏法律知识的老百姓,如何将深邃的法学理论和艰涩的法律条文,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他们讲述出来,是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切实做到定纷止争,他经常进社区、入工厂、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唠家常、谈生产、话农事,多年的辛勤付出使他对辖区的社情民意、风俗乡情了如指掌,在办案过程中能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当事人以诚相待,熟练的将专业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入情入理的阐述给当事人,用自己的真诚取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切实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他办过案件的当事人都对他信任有加,亲切的称他为老常法官,甚至有的人还因为打了一起官司,成为了义务普法员。
2019年年初,他办理了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阅卷时感觉案情非常简单,证据为一张被告给原告出具的拖欠装修材料款和违约金共计28416元的欠条。开庭当日原告本人未出现,是其年近七旬的父亲以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到庭参加诉讼。老人一坐下来看到他,情绪就变得非常激动,发起火来,但对案情只字不谈,只说法院违法办案,要求见法院领导。弄得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老人断断续续的诉说中,他慢慢知道原委。原来是老人向法院递交诉讼材料后,先被转至诉调中心,因经过几次调解双方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诉调中心将该案转入小额诉讼程序,开庭时老人发现开庭的法官不是以前的调解员,认为案件又要从头开始,坚决不同意开庭,致使按照小额诉讼程序两次变更开庭时间均因老人不配合无法正常进行。最后只得裁定该案不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将该案分给常鹏翼办理。第三次开庭老人发现承办人又变了,认为法院一定有黑幕,情绪异常激动,不同意开庭,只是强烈要求法院解释为何又变更承办人。在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后,他很耐心的向老人解释变更承办人的原因,可是老人根本听不进去解释,虽然已经按老人要求约见了主管领导,但是老人根本就不相信法院的解释。眼看已经中午12点,老人还是情绪激动,他给老人定了外卖,等老人吃完饭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在他向老人立下军令状,保证在一个月内将这起案件解决后,老人才勉强同意下次开庭。接下来几天,在结束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后他都在苦苦思索如何化解此案。后来通过被告得到老人儿子的电话号码,在他拨过去表明身份后,老人儿子显得很不耐烦,态度极不友好,指责法院频繁变更承办人,故意使案件久拖不决,等到老人儿子的怒火发泄完后,他才耐心细致的解释诉讼程序。老人儿子称自己在外地打工无法回来参加诉讼,全权委托父亲处理,然后挂了电话。后来他添加了老人儿子的微信,每天晚上到家后都和老人儿子聊上几十分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老人儿子为他的真诚所打动,答应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谁料再次开庭时,老人依然是揪着更换承办人的事情不放,他看到开庭无望,考虑到老人年近七旬,身体也不好,担心其情绪过于激动会发生意外。他便拿起老人随身带的水杯,走到开水房给老人续满热水,做被告代理人的工作。然后坐在老人的身边听老人倾诉,一分一秒慢慢流逝,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小时,常鹏翼法官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老人由刚开始情绪激动的埋怨法院,到慢慢开始陈述案情,再到最后愿意让他主持调解,老人的心结一点点打开了,最终通过给被告代理人耐心释法,被告同意给原告支付3万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他加班制作调解书,老人收到调解书时终于露出了久违笑容,送走老人已经是中午1点多。
后来老人给他打电话,称自己经过这次诉讼理解了法院工作的不易,自己现在还成了小区的义务调解员,有时候遇见不懂的法律问题,会时不时打电话咨询他。这个案件他从接收到调解结案仅用了21天,从报表上显示仅仅多结了一起案件,可背后付出的艰辛有几人能知?正如他说的那样作为一名法官应该为人谦和、态度诚恳、相互尊重、只有心怀一团火,才能温暖当事人的一颗心。
刻苦钻研业务,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常鹏翼常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必须具有过硬的法律素质,他总是在闲暇之余,通过上网、读书、交流、参加专业法官会议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去深钻细研,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新时期的学习型、综合型优秀法官。
他曾经办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将涉案工程以大清包的方式发包给原告后,原告在施工过程中将涉案工程层层分包,仅分包合同就多达十几份。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未按照安全操作规定施工,出现了施工人员受伤的安全责任事故。后来由于被告资金紧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及时支付工程款,原告及分包人陆续撤离施工现场致使该工程长期烂尾。原、被告双方的提交的招投标文书、合同、补充协议、工程签证单、设计和施工图纸、转款凭证、会议纪要等证据材料有几百页之多,案情疑难、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他接收案件后,为了尽快吃透案情,经常是5+2、白加黑的工作,那段时间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他提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总是放着厚厚的卷宗材料,他每天回家都要阅卷到深夜并记下详细的阅卷笔记,每天挤出时间查找相关法律、法规、类似案例及有关建设工程方面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并多次顶酷暑到施工现场勘验,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调阅相关材料,与监理单位、审计单位及鉴定机构沟通、协调。开庭前先后两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及质证,在吃透案情后制定详细的庭审计划,对庭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做出预案,开庭当日双方参加庭审人员众多,虽然出现哄闹法庭的情况,但被他及时制止,最终庭审活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庭审结束后,在调解无望的情况下,及时依法做出了判决。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十五天,出乎意料的是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后来败诉方的代理人开玩笑的说:“你的判决书写的太严谨了,我连上诉状都无从下笔。”该案收到了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他在总结该案审理经验时写道,办理案件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其次对案件坚持综合论证、多方考证、慎裁慎判。最后就是实现案件办理全程公开、透明,避免让当事人对法官产生可能会不公正审理案件的合理怀疑。
营造和谐氛围,稳步提升审判质效
他常说成绩是大家的,没有自己团队伙伴们的辛勤付出,他寸步难行,团队的小伙伴都亲切的称他为大哥哥。他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总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当你走进他们的办公室,会发现虽然每个人都在紧张而有条理的工作着,有时候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可每个人都显得那么从容、淡定,他团队的伙伴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跟着老常工作可能会干到累的吐血,但每天都过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