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解 三案定!以调解助力纠纷“一揽子”化解
近日,洛龙法院审理了一起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父母与儿子、儿媳因房屋拆迁面积及拆迁补偿款的分割问题而对簿公堂,承办法官通过打出“全程调解+多方联动+普法教育”组合拳的方式,“一揽子”化解了双方所有矛盾纠纷,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群众期盼、再续双方亲情。
老张夫妻与儿子、儿媳原共有一套房屋,因政府对该房屋所在地区进行改造,要对该房屋征收,儿子、儿媳与政府签订拆迁协议并从拆迁办领取了全部拆迁补偿款和安置指标。老张夫妻认为自己对房屋拆迁款和安置指标享有份额,便一纸诉状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要求按份分割该拆迁补偿款及安置指标。
进入诉讼程序后,案件被分配至关林法庭员额法官张乐手中,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张乐发现该起所有权确权纠纷案件背后还涉及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考虑到案件双方当事人关系特殊,张乐认为案件有合并调解的必要,让这一家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拾温暖亲情。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张乐积极践行“庭所联动 共解纠纷”理念,联合关林办事处外派法庭调解员李江波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并邀请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麻廷顺参与联合调。端午假期,张乐再次组织当事人来到法庭进行第五次调解工作,法院工作人员充当倾听人、引导人的角色,引导当事人说出矛盾根源、释放负面情绪,同时帮助当事人分析相关法律问题,让当事人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
当天,调解工作一直从白天持续到晚上11点,经过耐心细致地引导劝说,双方最终放下心中芥蒂、平复敌对情绪,就所有权确认纠纷、赡养费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三起案件达成了和解协议。
拆迁继承起纠纷 法官调解弥亲情
王阿姨育有四女,本应安享晚年,却因为房屋拆迁安置问题,与四女儿对簿公堂。关林法庭员额法官常柳在接到案件后,不忍看到母女情因利益反目,便积极与潘村社区解茹书记沟通联系,详细了解案件实际情况。
为方便当事人诉讼,也为了更深入了解案件的实际情况,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常柳决定将法庭搬进潘村社区开展巡回审判。在庭审当日事情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审理工作从上午9点进行到下午1点,不仅当事人双方矛盾激烈,调和难度大,而且还了解到该案件背后还有更加复杂的继承关系,案件的审理工作一时到达了瓶颈。
经过进一步研判分析,常柳依然认为本案最优解决方式是调解。庭审结束后,常柳继续与当事人所在社区积极沟通共同推进调解工作,通过“背靠背”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围绕法与德、情与理深刻剖析,逐渐消除了双方当事人心中的芥蒂。
感觉事有转机,常柳趁热打铁,利用周末时间将双方约至关林法庭,以真实案例,围绕亲情与法,为双方搭建调解桥梁,调解工作从下午三点一直进行到晚上九点,双方由最初的情绪激动对立、互相指责到心平气和、积极沟通,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案件顺利化解。
下步工作中,洛龙法院将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理念,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厚植 “如我在诉”情怀,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持续探索“法庭+”工作模式,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