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龙区法院李楼人民法庭依托“法院+高校”双向赋能枫桥工作站,联合洛阳师范学院师生,通过“现场授课+调解实战”的创新模式,成功调解一起历时已久的离婚案件,不仅为涉案家庭带来了平和的结局,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一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与高校特邀调解员协同发力,不仅为涉案家庭带来了平和的结局,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一基本案情原告与被告于1998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后因感情不和自2016年起分居,加之女方目前罹患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这为本已冰冷的婚姻关系增添了几分沉重,财产分割与情感纠葛使得矛盾复杂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遂向法院起诉离婚。二院校协同 赋能调解考虑到双方长达二十余载的婚姻历程,承办法官李雪深知,简单判决或许能解决法律问题,但却难以抚平心灵创伤,更无法妥善安置家庭的未来。为从根本上实现案结事了,遂启动“法院+高校”联动调解机制,邀请洛阳师范学院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调解,以期通过“法理+情理”双轨并行的方式使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此次调解采用了“现场授课+实战观摩”这一创新模式:现场授课调解开始之前,承办法官李雪结合本案案情及双方争议焦点,从法理层面对婚姻家事案件调解的法律适用要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洛阳师范学院张姣云书记则从情理角度向大家分享了如何打破当事人沟通僵局、进行情绪疏导、平衡双方利益诉求的宝贵经验。
实战观摩随后在规范的调解流程下,承办法官围绕夫妻财产分割这一核心争议焦点,聚焦法律规定,明确了财产分割的法律原则。高校教师则从当事人职业背景、健康状况等角度切入,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在场师生们零距离地感受着法官与调解员如何运用沟通和倾听技巧,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双方理性分析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耐心引导和多轮沟通,原被告双方最终就婚姻关系解除以及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一场原本可能剑拔弩张的诉讼,最终以温情调解的方式落幕。当事人还向法院工作人员和调解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法院的调解让我们找到了体面的解决方式!”
此次调解既是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演绎。下一步,洛龙区法院会继续加强和高校的联动,通过共同开展调解、深化案例研究等方式,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迸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