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一些城市公布了“露天烧烤禁令”。媒体探访发现,随着对占道经营治理力度的加大,主次干道两旁烧烤摊位已很少见,但烧烤纷纷转战背街小巷,或者依托沿街饭店,架空了禁令,让城管部门陷入执法尴尬。(6月17日《 人民日报 》)
食客热衷于露天烧烤,无非图的是能够快捷方便地满足口福;摊主热衷经营露天烧烤,无非追求的是低成本所蕴含的不菲利润。食客为图方便一饱口福,摊主为求赚钱而不遗余力违规经营。虽然食客和摊主各自之目的都达到,但表面上的双赢却往往最容易忽视露天烧烤背后产生的社会危害。路边摆摊卖烧烤,既侵犯合法的路权,给交通安全留下隐患,又因烧烤过程中油脂、肉渣、调味品所产生的大量烟气而污染了环境。同时,露天烧烤多为无证经营,食品原料及卫生达标无法检验,食客的“舌尖安全”能否得到保障,还需打个问号。
露天烧烤叫停难,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者,由于烧烤摊位流动性强、治理难度大,常常是这边执法人员刚到,那边摊主早已推摊走人,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猫鼠游戏”经久不衰。二者,食客市场的巨大需求,导致百姓对禁止令并不认同,“一刀切”式的执法,只能催生“割韭菜”式的恶性循环。
治理露天烧烤,严格执法,堵住其违法经营的死角固然重要,但更应疏堵结合,方能标本兼治。一方面,应创新执法方式,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执法,堵死违规占道经营的死角,让闻风就收摊、风过就再摆的“猫鼠游戏”失去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强化疏导,坚持封杀歪路支持正路的法治思维,对不污染空气、食材卫生达标的烧烤,固定在不占道影响交通安全的特定区域内经营,或者将其引到室内经营,既满足普通百姓吃烧烤的爱好,又杜绝交通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从而真正实现严格执法与合理满足市场需求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