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铲除虚假大学需要法律发力

  发布时间:2015-06-19 17:11:10


    据了解,去年底,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援引美国大学一项统计数据称,美国“野鸡大学”泛滥成灾,而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美国的“野鸡大学”每年的学位证书95%给了中国人。而在国内,一家网站近日发布了“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210所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北京为虚假大学的高发地(5月19日 《北京晚报》)。

  这类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存在由来已久,并非近些年才甚嚣尘上。这种虚假大学的存在对于那些真心求学之人则是巨大威胁,特别对于信息渠道获取狭窄的农村学生而言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浪费青春与金钱,最终拿到不被国家承认的文凭证书。但是有些没有能力考上正规院校又爱好面子的学生及家长,此类不需要依据高考分数就能被录取而且名字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虚假大学,简直就是救命的稻草,认为花点钱去混个文凭作为以后就业的敲门砖十分划算,即便明知这种无门槛的学校不靠谱,这些学生及家长与虚假大学之间则是周瑜打黄盖般的心照不宣。对待虚假大学的两种不同心境,就清晰地指明铲除虚假大学的方向,即不仅要严查学校的违法还要追查这些虚假文凭的受益者。

  这些虚假大学的招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在高中附近设置招生点,每年的高考之后各地高中附近的宾馆旅店都被各色招生老师占据,大幅的招生海报贴满宾馆旅店的墙壁,成为每年高考季节的怪异风景。这些招生老师通过发传单、摆咨询点、给提成等各种方式招徕那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报考这些虚假大学,当有意向的学生或家长前来咨询之时,招生老师们无不热情接待,对虚假大学进行吹嘘包装,甚至许诺现场交学费现场发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态度与承诺让那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不禁心花怒放、信心满满。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公开违规招生行为却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几乎没有任何执法机关过问。笔者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就多次在县城大街上看到扔在地上的空白高校录取通知书,有些成绩很差的考生竟然收到十几份录取通知书,而且速度比报考正规院校的考生还快。其实,各地高考考生都会在填报志愿之前拿到省级教育行政机构印发的报考指南,这份报考指南上的正规院校都是要经过统一招生程序进行录取,但是有些学生及家长却始终相信统一招生之后还有其他门道,这就给虚假大学招生留下了可乘之机。

  从虚假大学常见的招生方式来看,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对这些定期活跃在高中附近的招生点进行执法检查,涉嫌诈骗的务必依法惩处,而且执法机关要在高考季节加大招生防骗常识宣传,破除学生家长走歪门邪道的错误观念。当社会组织曝光虚假大学名单之后,那些依然在违法招生的虚假大学就需要执法部门及时进行查处,并将查处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文凭要求的用人单位联合清理虚假文凭现象,并将文凭诚信检验当做队伍建设、廉洁做事的重要工作来抓,争取曝光一批、惩治一批,让虚假大学的文凭彻底失去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程大瑞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9634099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