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巡视组此前的工作安排,中央第三巡视组于5月3日结束了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专项巡 视。至此,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全部结束。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此轮巡视期间,26家央企中就已有近20名高管被查,其中包括多名已退居二线的前高管(5月4日 中国新闻网)。
此次专项巡视的基本实现对关乎国计民生央企的全覆盖,特别是在石油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均查处了位高权重的高管。这些被查处的高管都掌管着垄断性极强的国有大型企业,而这些央企长期以来因为价格垄断、服务质差、创新乏力、运行隐蔽等因素被广泛诟病,特别是用人近亲繁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腐败现象,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无疑是其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特别是以“让央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央企改革总目标,都是以彻底革除央企腐败为基本前提。
专项巡视之后大量高管被查,的确让社会各界为之振奋,但是这样的成果仅是央企反腐的序幕,仅是阶段性的胜利。查处央企高管,特别是对一把手的严厉惩处无疑是央企反腐的提纲挈领之举,严查位高权重者就是传递彻底改革的决心与意志。央企改革属于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缺乏一支具有担当意识与改革精神的领导队伍,央企的改革无疑会因为人为阻挠折戟沉沙。无论什么样的改革都需要具体的人来具体落实,所以如何建立清正廉洁、专业高效的央企领导班子则是一切改革的基础,因此队伍建设是改革的突破口与着眼点。对央企的专项巡视工作就是央企队伍建设的冲锋号,26家央企中就已有近20名高管被查已经充分说明中央改革央企的决心,专项巡视工作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矛盾,以让违法违纪的央企高管落马拉开央企深入改革的序幕。
大批央企高管被查暴露出垄断性国有企业的严峻问题,特别是队伍建设已经走进制度性缺失的恶性循环,央企已经到了不改革无出路的时刻。从改革的规律而言,高管被查不能成为央企改革的休止符,如果央企改革仅是查处一批高管就点到为止,那么这样的反腐就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对央企未来发展的期待,狂风骤雨般地查处高管之后,央企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及润物无声的软硬实力提升则更值得期待。
专项巡视之后,滋生腐败的各种土壤没有被彻底铲除,那么腐败高管依然会层出不穷,所以央企腐败必须与央企改革紧密结合以改变央企的内部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查处高管之后社会各界更需要关注垄断性央企是否有新变化,即产品服务是否实现价格降低质量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是否提升,只有让社会各界看到实效、让群众得到实惠,央企的反腐工作才算是成功。如果群众不能从央企反腐当中获得实惠,那么专项巡视查处大量高管则失去现实性的意义,由此可见,查处大量高管仅是央企反腐的序幕,央企反腐事业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