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得知邹碧华法官去世的消息是在微博上看到的,当时并没有在意,只是被标题中上海高院副院长的字眼吸引了过去,草草的看了一眼。而后来几天每当打开手机和电脑,到处都是关于邹碧华法官去世的消息以及他的生平先进事迹。大量的报道宣传出乎我的意料,我开始仔细阅读相关报道,邹碧华法官的事迹给我很大触动。
邹碧华法官投身司法事业26年,从普通的书记员干起,历经上海高院助审员、审判员、庭长,直至上海高院副院长。去年的12月,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生前,邹碧华始终以“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的理念要求自己。工作生涯二十六载,始终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不计得失、从不抱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一路向前、永不停歇? 我想,正是那根植于内心对法治的信仰。
在邹碧华身上,体现出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这一切源于他的法治信仰。他不仅具有丰厚的法律素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渊博的法律知识,升华为坚定的法治信仰,内生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了知行合一,成为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运用于法院实际工作的典范。
学习邹碧华,就要像邹碧华那样坚守法治信仰,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行为上。把高度的责任心倾注在审判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细节中,用经得起检验的裁判彰显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学习邹碧华,就要像邹碧华那样牢记宗旨,司法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学习邹碧华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学习邹碧华,就要像邹碧华那样终身学习,一刻不停增长本领,做专业敬业法官。从书记员到院长,邹碧华没有放下的就是学习。他常说,作为一个法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司法为民。他用实践证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人民法官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准,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邹碧华曾说过“很多人都抱怨我国司法不完善,其实在抱怨别人时,可能自己写的那个判决书也不那么完美。与其抱怨,不如做好手中的事。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我们怀念邹碧华,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邹碧华”,只不过他做了,而我们没有做,或者不敢做。
我们为有邹碧华这样的好同行、好榜样而自豪。在扼腕惋惜之余,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邹碧华精神,更加坚定法治信仰,忠于审判事业,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司法战线,早日实现中国法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