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监察室主任张长青被选派到李楼镇杨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张长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抓党建强基础,凝心聚力抓建设
17年的军旅生活,造就了张长青坚毅的性格,越是难解决的问题越要想办法。初到杨村时,张长青经常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细心体察村里的基本情况。杨村地少人多,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赚取收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普遍偏大,工作缺乏积极性。结合这一情况,张长青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入村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村里的党组织建设,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员的学习活动,强化提高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看到村委会办公楼简陋且长满杂草,考虑到村里有一栋被废弃了很久的教学楼,张长青想到二次利用。经过与区委、镇政府的协调商议,张长青用筹集到的资金,将废弃的教学楼重新修整后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杨村村委会办公楼。与此同时,为了使村民们有一个健康生活方式,张长青协调相关单位帮助村里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方便群众运动健身,休闲娱乐。
破解出行难,千方百计为杨村谋发展
多年来,“出行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杨村的百姓,因此他决心要为村里修建一条宽敞整齐的村道,解决村民们的心头事。于是张长青多方奔走,联系沟通筹集资金。资金的问题解决了,群众的问题也伴随而来。虽说村民们都知道修路是“惠民工程”,可一但触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引起诸多问题。“我家这房子我有大用处呢,补偿少了我可不清理!”张长青经常深入农户家里,一点一点去沟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顺利解决了清障问题。最终,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达3公里的道路修好了。现在村民们走在宽阔整洁的水泥马路上,无不对张长青的工作称赞说好。
一心为民,真心实干赢群众点赞
驻村两年来,张长青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杨村人,村民们的困难就是他的困难。贫困户杨钢宾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生活条件并不宽裕。2016年,根据区里的扶贫政策,杨钢宾家的房子被定为危房改造的对象,由于家庭困难杨钢宾一时间拿不出修建房子的钱,张长青得知此事后,自掏腰包借了杨钢宾一万三千元,解决了杨钢宾的燃眉之急。
村里的贫困户有的家里有残疾人,没有劳动力,无法正常劳动,还有的是家里土地少,又不想外出务工,经济来源单一。 张长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扶贫先扶志,张长青逐一走访做工作,给村民们讲解如今国家的形势和优惠政策,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就业,靠自己的双手加快脱贫。工作之余,张长青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关注周边招人的企业单位,哪里有空缺就主动推荐村里合适的人去工作。
“只要凭良心、凭党性、凭着对老百姓的感情去工作,这活也没啥不能干的,用心去干,老百姓总能体会的到!”谈到驻村近两年的工作,张长青这样说。建设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张长青深知自己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他时时刻刻都想在考虑今后该怎么为村里办实事。眼下,他正计划着帮助村里再修一条路,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让村民们感受到交通方便带来的实惠,使“第一书记”这个职务变成群众与党之间真情的纽带。